首页 > 高辣小说 > 最后的汉人王朝:明史演义(上) > 序二

序二(第1/1 页)

目录
最新高辣小说小说: 失忆另娶后还是会爱上他[虫族]我的将军(古言BG虐文)(简体)被讨厌的我(1v2)【00】日久生情贫穷魔女(西幻,NPH)【忌临】无光之地+笼中人R远雷与地火(NPH)强制爱了自己的死对头(1v1)死去的xp不断复活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橡皮筋(骨科1v1sc)玲珑公主掌中娇【惑术NPH】大型犬科独善其身[哨向]在两个向导间摇摆不定的哨兵会被炮灰掉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(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)小偷执念黄游男主都想占有我(NP)和两个爸爸偷情的笨蛋美人

杜君立

在世界所有国家中,中国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源远流长的。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说:“中国有史之系统,严正完美,实超乎万国之上。”历史作为一种话语权,在数千年里经历了从民间到官方的转移和衍变,最后留下了一部皇皇巨著的“二十四史”。

“作史固难,读史亦难。”中国史籍浩如烟海,从二十四史、两通鉴、九通、五纪事本末,到其他各种别史、杂史和野史,一个人即使穷经皓首,也读不完这么多历史。仅“二十四史”就有三千二百五十九卷,除非像吕思勉这样的历史研究者(吕将“二十四史”通读了三遍),对一般读者来说,这样的正史难免会让人望而却步。

同时,这些高文典册的历史大多出自文人史官之手,并非为一般智识的普通民众而作,阅读难度可想而知。因此,便出现了大量的民间说史和写史,即“演义”小说的兴起。《三国志》属于正史,《三国演义》则将历史民间化和文学化了,就社会影响而言,前者根本无以望后者之项背。“罗贯中尝辑《三国演义》,风行海内,几乎家喻户晓,大有掩盖陈寿《三国志》的势力。若论他内容事迹,半涉子虚。一般社会能有几个读过正史?甚至正稗不分,误把罗氏《三国演义》当作《三国志》相看。”

对任何一个历史写作者来说,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播久远,所谓“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”,这其实牵扯到“文”与“史”的差异性。文史既相通又相异,历史小说不同于真正的历史,小说偏重于情节营造,历史偏重于真实性。“夫正史尚直笔,小说尚曲笔,体裁原是不同,而世人之厌阅正史,乐观小说,亦即于此处分之。”因真实性可疑,这种似驴非马的历史演义小说往往为学者所诟病,章学诚指责《三国演义》“创七分事实,三分虚构,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”,“后世以讹传讹,将无作有,劝善不足,导欺有余”,“凭虚捏造,以诬古而欺今”。

一是乏人问津的所谓“正史”,一是真假难辨的各种“演义”“戏说”,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国历史始终陷于“贫困”,以至于鲁迅先生说:“中国不但无正确之本国史,亦无世界史,妄人信口开河,青年莫名奇妙,知今知古,知外知内,都谈不到。”近代西风东渐,大学兴起,中国结束帝制,走向民主,历史才开始在中国重新复苏,梁启超提出“新历史”之说。在这场历史启蒙运动中掀起一股“历史热”,留下许多名篇巨作,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蔡东藩的“历朝通俗演义”。

蔡东藩(1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目录
饮苦解神者 主角少昊雌堕幸福,在那遥远的彼端魔尊他用批坐拥魔界程序修补师手记亲亲我抱抱我
返回顶部